又到換季時節(jié),洗染糾紛隨之而起。近期,相繼有消費者反映自己送到洗衣店洗滌的高端衣物被洗壞;而按規(guī)定,洗染店最多只愿賠償10倍洗衣費。其實,對于高端衣物,中國干洗店排行榜有關部門已多次建議消費者選擇“保值精洗”,但無論經營者還是消費者,對此都不熱衷,這是為什么呢?
洗染糾紛頻發(fā)生
[近2萬元的西服]日前,高女士將一套價值近2萬元的西服送到某洗衣店干洗,取衣時卻被告知西服上有一道劃痕。店方稱,由于高女士送洗的時候停電,他們沒有仔細檢查;但既然收衣服時沒有發(fā)現(xiàn)瑕疵,店方愿意承擔相應責任。按照洗衣行業(yè)的規(guī)定,店方賠償高女士洗衣費的10倍,也就是154元。對此,高女士不能接受。
[1萬元裘皮大衣]家住浦東的董女士遭遇了同樣的煩惱。她將一件價值萬元的裘皮大衣送至附近的洗衣店并支付了200元洗滌費,取衣時卻發(fā)現(xiàn)大衣褪色。經交涉,洗衣店答應重新染色,但染色后大衣毛皮表面的絨毛脫落了不少。對于賠償責任,雙方各執(zhí)一詞。浦東新區(qū)消保委因此建議董女士將大衣送去鑒定,結果卻是:造成大衣絨毛脫落的問題無法鑒定。因此,經營者拒絕賠償。
按照洗染行業(yè)有關規(guī)定,未約定保值精洗的衣物,因經營者原因造成損傷、損壞的,在不影響正常穿著的前提下,經營者以修補為主,并給予最高不超過洗衣費10倍的賠償。通常,這一賠償額與衣物原價相去甚遠,因此洗染糾紛頻頻發(fā)生。
保值精洗受冷落
“送洗高端衣物,消費者可選擇保值精洗,”市消保委有關人士介紹說,消費者可以和經營者協(xié)商采取保值服務,確定衣物的價值并交納不超過議定價值5%的保值精洗費。實行保值精洗后,因經營者的責任造成衣物損壞、丟失,或經鑒定未達到《洗染業(yè)質量標準》要求并直接影響衣物原有價值而無法恢復的,經營者應根據(jù)與消費者議定的價值,予以全額賠償。
盡管保值精洗為事后解決糾紛提供了便利,但由于種種原因,保值精洗并不“受寵”。記者采訪了本市部分洗染店發(fā)現(xiàn)——
■由于技術、設備等方面原因,不少小區(qū)洗染店根本沒有能力提供保值精洗服務。
■對于消費者來說,選擇保值服務就意味著每件衣服要多付幾十元甚至數(shù)百元的洗滌費用,總想不至于那么“巧”,自己的衣服就洗壞了;可一旦出了問題,又后悔莫及。
市消保委因此提醒消費者,價值昂貴的衣服應盡量選擇保值精洗,并在送洗時與經營者共同檢查衣服,在取衣憑證上注明相關情況;取衣時要當場檢驗,如有問題可保持原標簽憑證,兩天內向經營者提出,逾期無效。